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:::

:::

北海漁村的寒假日記

評價
(沒有評論)
觀看人次 574
  • 分級普遍級
  • 片長86 min
  • 發行2017-01
  • 經銷Cat&Docs
  • 語言
  • 導演蘇薇格‧馬芮卡安 Solveig Melkeraaen
簡介

【本專區影片係由富邦文教基金會授權提供,可無償用於非營利之教育目的作播映使用(如學校教室及鄉鎮圖書館)。若有額外放映之需求請聯繫基金會 02-27048856】

【影像教育專區簡介】

在網路和行動裝置普及的現在,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數位影像密不可分,我們如何不被數據餵養而無感,又可以怎麼從觀影經驗中發掘自身的觀點。「富邦文教基金會─發聲電影學校」提供一個自學影像閱讀的空間,內容包含國外翻譯、自製國片電影教材資料庫、影音創作學習資源。資料庫以電影為文本,探討創作的產製思考,以及如何建構邏輯傳達訊息。可搭配發聲電影學校的影像教材,從電影創作的源起開始,討論片中角色、敘事、場面調度,並解析精選一場戲,於圍繞電影的主題收尾。藉由深度分析創作者的音畫創意形式,讓每一部電影越看越好看。

 

本片摘要

《北海漁村的寒假日記》是導演童年那段切魚舌的時光。然而她覺得這部影片不該只是她個人鄉愁的展現,在她眼中傳統存續問題的思考也是影片所要探索的面向之一。「要讓傳統存續下去並不容易,漁夫的工作不再是受歡迎的工作,年輕人嚮往搬遷到城市生活。切魚舌的傳統可以讓年輕人及早參與產業運作,這關乎當地捕魚產業的勞動力問題,同時也觸及文化遺產問題。畢竟切魚舌除了經濟面向,還維繫著某種生活風格。」另外,這部片帶有她對於「童年該是什麼模樣」的思考。工作的孩童是否就是童工?就是被剝削?現代的孩童是否被過度保護?明顯地,她的立場鮮明,認爲「今日的小孩幾乎不被允許拿刀子,他們在許多方面都受到過度保護。我覺得孩子拿刀子,挺不錯的啊!」想要展示出不一樣的童年可能是她潛在的拍攝動機。

 

劇情簡介

在奧斯陸生活的九歲女孩依娃,準備出發前往北挪威的米雷待上兩週,除了拜訪十歲的男孩圖比亞,還要嘗試切鱈魚舌的工作。依娃喜歡跳舞,正在學習芭蕾舞。雙親離婚的依娃,有個弟弟,還有一隻名為愛麗斯的兔子玩偶。出發前,她對於切魚舌工作有著美好想像。終於來到割魚舌工作的第一天,一位來自城市、一位來自漁村的兩位主角,終於在工廠碰了面⋯⋯。

 

電影本事

判斷依娃成長與否,取決於是否能跨越各種考驗的門檻。門檻代表著兩個不同階段的間隔,亦是兩個空間之間的連結。導演有時甚至會以框中框的取景方式模糊邊界,在鏡頭之中有著窗、門像是入口的元素,與景框形成框中有框的構圖,突顯了兩個「空間」之間的通過,亦強化這些不同階段之間的複雜性。因此,像是北挪威的機場與飛機(平凡世界與冒險世界)、外公的家屋與漁船(過去與現在)、鱈魚工廠的更衣室(生活與工作)、通往泰德辦公室的階梯(資本家與勞工)幾個場景,鏡頭的景框覆疊上背景中的框架後,暗示伊娃準備過渡到另一世界的傾向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些取景也突顯了依娃在不同階段面對考驗的姿態,像是首次進到工廠前的陌生,或是離開外公家準備前往舞會的獨立。

我們在片中也可以發現,大人並非影像世界的中心,孩子才是影片的主體,這是透過導演有意識的場面調度才達成的結果。馬芮卡安透過鏡位高度與角度的選擇來彰顯孩子的觀看視角與位置,大部分時刻,攝影機有系統地調整成與小孩齊高。如此配合孩子降低原有的高度、改變固有的觀看方式、不以大人的觀點主導等概念貫徹在整部影片之中。觀者不一定會察覺這些變化,但這卻掌握著場景的氛圍與情感,甚至是權力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