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:::

海洋鮮聞(38)大海嘯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3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形成海嘯最重要的因素,一是海上有巨大的海水面瞬間被抬高或是陷落,而且垂直的落差很大;二是海底地形是緩緩變淺的淺水海域。為什麼?而最常發生海面瞬間產生垂直落差的地點是在那裡呢?

海洋鮮聞(01)海洋與人類生活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3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人類的生命最重要的成分蛋白質,有三分之一是來自於海洋裡的生物,空氣中的氧氣超過二分之一也是來自於海洋,到底海洋有多重要,給了人類那些生存與發展的必需品?

海洋鮮聞(40)龜山島的海底熱泉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3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板塊運動活躍的地方會產生許多溫泉,台灣龜山島由於噴發出來的熱泉含有很高的硫磺,因此在熱泉附近的海床幾乎都布滿金黃色的硫磺礦,更在龜山島孕育了怪怪的怪方蟹。

海洋鮮聞(41)海水透明度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4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海水透明度代表了水質的好壞,一般影響海水透明度高低的因素可分成兩類,一類是受到人為污染的海水,另一類是天然的海水。當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數量愈稀少,海水的透明度就會愈高;相反的,當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數量愈多...

海洋鮮聞(42)臺灣海域深淺變化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4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臺灣四周環海,東邊是全世界海洋面積最大的太平洋,南邊是南海,西邊是跟大陸相隔的臺灣海峽,北邊則是東海,且恰好位於太平洋板塊、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的活動區域,再加上河川注入很多砂粒進入海洋,形成臺...

海洋鮮聞(43)二氧化碳濃度現代史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4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二氧化碳在我們呼吸的空氣成分裡所占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,但它卻是讓地球可以保暖的大功臣,如果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過低,那地球就可能會變成一顆大冰球。

海洋鮮聞(44)南極冰芯-碳歷史的記錄者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3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一些科學家到南極鑽冰芯出來研究,他們是在研究什麼呢,難道是去找最新的思樂冰口味?其實他們是在尋找過去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歷史,來直接觀測到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與人類文明的關聯性。

海洋鮮聞(45)海洋會吸收二氧化碳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3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陸地上的森林,透過光合作用的過程將二氧化碳從空氣中移除;海洋在現有的海水特性下,只要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高於海表面海水的二氧化碳濃度,大氣的二氧化碳就會溶解到海水裡,這就是海洋吸收大氣二氧化碳的過程。

海洋鮮聞(46)海洋如何吸收二氧化碳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4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它傳送到深海的過程,就好比打氣機的幫浦,所以我們又將海洋吸收大氣二氧化碳的過程以幫浦作用來形容。而幫浦作用分為二種,一種是透過溶解方式的物理幫浦作用,另一種則是透過生物傳遞的生物幫...

海洋鮮聞(47)海洋科學研究船-挑戰者號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3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歷史上記載最早在海上航行最久的海洋科學探測船是1872年,英國的挑戰者號。它從1872年12月自英國出發到1876年5月返航,歷經將近4年,總共航行了127,600公里,發現了海洋中4,717個新物種...

海洋鮮聞(48)臺灣海洋科學研究船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4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臺灣海洋研究船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71年,第一艘進行海洋科學的研究船是在1971年8月,由海軍遠洋拖船改裝的「九連號」,之後1984、1993年陸續完成海研一號、海研二號、海研三號,這三艘研究船的...

海洋鮮聞(49)海科研究船必要裝備

分級:

普遍級

片長:

3 min

發音:

華語

發行:

2018-06

導演:

安偉民
海洋科學的研究探測最重要的項目包括:海水溫度與鹽度的特性、海流、地形、海水及海底沉積物樣本的採集,要完成如此艱鉅又先進的工作,有哪些是共通的必要觀測設備?